为什么有些人宁愿错过也不开口?不敢主动联系别人的背后是什么?
2023-03-07 16:29:31
很多人在犹豫着不敢开始加入谈话的时候,大家都有自己的顾虑:总觉得自己说的话会破坏气氛,觉得没人希望我站在这儿。想要加入谈话时,但觉得自己想说的话一点儿也不“有趣”,别人应该不爱听吧。大家聊天的时候我就像在等一个“谈话红绿灯”,总想等到我可以说话的绿灯时间,但绿灯太短,我抓不住……
这种问题属于人际互动问题中的一种,可归结为“不敢开始一段对话”,而这可能与自身的自尊感有关。低自尊者(low self esteem)对于自我有偏低的评价。他们很怕给别人添麻烦、惹人烦。觉得自己的需要、看法可能对别人来说根本不重要,他们更需要别人主动联系自己,可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确定对方需要自己,或者说是对方不讨厌自己。低自尊者也总是在避免挑战,他们会竭力地回避一切有挑战性的、可能造成失败的情境。所以低自尊者为了避免这种等待被宣判的煎熬,为了避免想象中的失败,所以连尝试都不敢。
那么就有人会问,既然在谈话过程中不敢,那可以自己去制造谈话的机会呀,主动去联系别人哇,但是事实证明,这个问题和上面的问题出现的情况基本都是一致的。
为什么不敢去主动的联系其他人?这是因为负性核心信念让低自尊一直延续,认知行为学派认为,负性的核心信念才是低自尊得以维持下去的因素。童年的行为模式使我们对于自我、他人、和世界形成了一个坚固的、稳定的、深深扎于内心的信念,我们称之为「核心信念」。而低自尊者的核心信念就是「我很差」,所以低自尊者会一直退缩与回避、对自己的怀疑和责怪,“你肯定不想理这么差的我”,“我这样的人,给你发信息也是招你讨厌,还是别了吧。”
其次就是缺乏稳定、安全的依恋童年时期拥有及时、富有感情回应的依恋关系是个体自尊产生的基础。如果父母对于孩子的身心需要不敏感,不能及时满足甚至是忽视,可能会造成孩子的情绪受挫和创伤,“即使我表达了我的需要,也不会有回应,也不会有人满足我。”这种因缺乏稳定、安全依恋造成的创伤会在孩子成年后,不断的投射到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不敢表达自己需要别人,甚至表现的像是“自己不需要联系他人”一样。“我表现得我不喜欢任何事物,是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我想要的”。
精彩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