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男子被拐24年后找到父母
24年前,资阳雁江新场镇5岁资阳男孩杨林,被拐卖至千里之外的河北石家庄市。因为一直记得父亲的名字,在民警的帮助下他找到了父亲。昨日,乡音全改的杨林携带妻儿回到资阳老家与父母相认。
  家住雁江新场的杨林,5岁时被人拐卖至河北石家庄,如今已在当地娶妻生子,儿子已经8岁。在经历了24年的漫长寻亲路后,他昨天终于与亲生父母团聚。
  “谢谢你们,谢谢……”昨天上午11时09分,杨林携妻儿走出了成都双流(微博)机场2号出口,离开四川时仅仅5岁的他,只记得很少的家乡话,他用四川话和人打着招呼。
  下午3时,雁江区新场镇。整条街道被近600人围挤得水泄不通,大红花、约200米长的鞭炮、红彤彤的灯笼,这些是因为附近乡亲知道杨家丢失了24年的孩子今天要回来,大伙都自发地前来迎接他。
  下午3时21分,杨林乘坐资阳市公安局的警车缓缓驶入新场镇,早早在街口等候的杨仁安和妻子泪水开始不停地往下掉,热闹的人群中有人自发地鼓起掌来,有人高呼着杨林的名字。
  “我的儿啊,妈当年没看好你,你受苦了,这么些年,你怎么过的呀……”车门打开,杨林和妻子走出的刹那,杨仁安夫妻两步上前,几个人紧紧围抱着相拥而泣。
男子被拐24年寻亲成功, 被拐卖儿童的惨状图不认亲生父母(2)

被拐儿童惨状:
很难想象,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我竟拍摄了那么多的被拐儿童。更无法想象的是,在深圳这座千万人口城市里,有多少家庭正经历着骨肉分离的命运。
某个夏天的夜晚,派出所门口,挤满了闻讯赶来的老乡。当载着被解救孩子的汽车开进来的时候,鞭炮响起,等候多时的乡亲们欢呼雀跃。在这种兴高采烈的背后,我却感到无比的伤感。这种本不应存在的失而复得,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天真无邪的孩童,因为突然的被拐,生命从此完全被转变。他们成了贴上价格标签的商品,被辗转卖到不知名的乡村或者县城。其中,有的孩子嗷嗷待哺,多少年以后对自己的身世仍不知晓;有的孩子已经懂事,被卖到异乡后总想逃离。在全国各个地方的救助站或者福利院,总能见到类似的被拐儿童。
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过去一年多,我们仍能在微博上看到许多寻找被拐儿童的信息。无比强大的微博似乎能让许多孩子被解救,这固然欣喜,但我也试过为一位被安顿在派出所的被解救孩子在微博上寻找亲人,但数千次转发后,却毫无音讯,最后这位小女孩只能被送到福利院,和那些同命相连的被拐儿童一样,过着一个不愿回忆的童年。
男子被拐24年寻亲成功, 被拐卖儿童的惨状图不认亲生父母(2)

被拐10年 少年“不认”亲生父母
 通过全国DNA数据库血样采集对比,中山火炬警方在上级公安机关的协助下,从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成功解救一名10年前被拐卖的男孩陈童(化名)。
  离开中山10年的陈童被民警带回中山,日前再度路过幼时父母做生意的市场时,市场已拆迁,经常在市场门口玩耍的石柱墩已不复存。民警问陈童是否还记得市场在哪里,当时家在哪里,陈童也一时记不起,由于其和养父母的感情很深,陈童最终选择和养父母继续生活。
男子被拐24年寻亲成功, 被拐卖儿童的惨状图不认亲生父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