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钟的出场,郭达顺利达到导演要求,还让现场的外国工作人员集体鼓掌,一片“Good”。可在拍摄唐纳德的反打镜头时,这位演戏经历丰富的演员却一连27条都未能让导演满意。“后来他自己都生气了,让围观的都滚蛋。”终于拍完了这一场,郭达本以为自己就此收工了,不料唐纳德上前抱住他,强烈要求再合作。于是,那位华裔演员被请回了家,“翻译”和郭达原本演的卫生部长合而为一。郭达成了男二号。
 
“最后一场戏,是所有人通过我的表情了解到白求恩的去世。拍摄那天,我格外紧张。因为我那一个表情,可以说代表了中国人民对白求恩的感情。”郭达就怕自己哭不出来。不过幸好,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每个4条,共计16条拍摄,郭达全部真哭。“我觉得拍这个片子我特别有感情。”郭达说,一方面是他们这代人对白求恩的感情,“另外我觉得,我把对父亲的感情也融入了这个片子。我父亲是革命烈士,想到父亲、想到老一辈的革命家,我觉得片子里的内容离我特别近。”
 
影片全部拍摄完,导演菲利浦·博萨斯特地向郭达道歉,“还是那种很正式的道歉,一共三次。”电影在加拿大做后期时,郭达还被导演和唐纳德邀请到加拿大作客两个月。可惜这个片子当时放的不是太好。国内的电影院,上了几天就撤下了。不过影评人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还是相当不错,认为这部以白求恩的信件和笔记为蓝本的影片,还原了一个可敬可爱的白求恩。
 
(2)笑星郭达的“老实经”
 
 
郭达与蔡明郭达的敦厚和老实,在演艺圈里算是难以找出第二个人来了:无论台上台下,他都习惯于被蔡明“挤兑”;生活中他不肯求人办事,宁愿让夫人在家“待业”;儿子到英国求学,他也忍心让他和普通人家的孩子一样刷盘子;下部队演出,他经常到哨所里专门给一两个哨兵表演节目;有人批评他演小品时有“喊”的“毛病”,他马上进行了“技术处理”;即便吃了记者的“哑巴亏”,他也只是一笑而已——围绕“老实”这个话题,记者对郭达进行了独家专访。

演员郭达在北京驾车撞人事件始末,郭达家庭背景资料照片(4)
 
(3)习惯了被蔡明“挤兑”
 
自从与蔡明开始合作,郭达就开始“享受”蔡明的“挤兑”,这种性格反差似乎还成了他们小品的一个特色,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红娘》,他就被蔡明“挤”了无数回。台上受蔡明的“欺负”,在台下郭达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蔡明已经习惯于以“挤兑”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她对郭达的关心:比如蔡明过生日,险些迟到的郭达献上一把鲜花,蔡明会故意把嘴一撇:“从人家花园掐的吧?”郭达居然也不生气,他会笑着从衣兜里取出买花的发票来,郭达事后坦白说:“贵的东西舍不得买,便宜的东西又怕蔡明相不中。”他就是这样让人没脾气。
 
(4)夫人一直在家“待业”
 
郭达从西安调到总政话剧团之后,其夫人也随之来到了北京,但是工作一直没有安排。问郭达为何不卖个面子给有关人士说一下解决这个问题,郭达说:“我就是不好意思求人,老怕给人家添麻烦,还没开口呢,先把人家的难处想遍了。要说我认识的人也不少,许多人也这样跟我说:要办什么事情尽管说话。但我想,一旦我开这个口,岂不是难为人家?你说人家办还是不办?办吧,违反政策违反原则,不办吧,你又说出口来了。想来想去,我和我那口子,你还是在家里当贤内助吧,别出去(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