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或许是这样的尊容模糊了年羹尧的思考能力,他被荣华富贵冲昏了头脑,真的把自己当成那么一回事了,不仅多次冲撞其他大臣甚至是皇帝,在见到皇帝的时候还真的不行礼,在封建主义的社会,皇上很难容忍一个臣子做出这样的行为,不满的雍正皇帝便把他被贬为杭州将军,但年羹尧却还是我行我素,最终惹恼了雍正并被捕入狱。

没有了兵权的年羹尧入狱后,很多大臣是向雍正检举关于年羹尧的诸多罪状,而且几乎都是死罪。但毕竟年羹尧有着赫赫战功,所以雍正帝并没有讲他凌迟处死,而是赐年羹尧自尽,并将其次子年富处决,其余超过15岁的后代发配到云南、贵州、广西边疆,永远不能赦免。

那么年羹尧一族就此断绝了吗?
坊间有传闻说当年受过年羹尧恩惠的一个名叫岳钟举的人不忍心看恩人后来就此死绝,于是冒着生命危险带上年羹尧最喜爱的小儿子年忠和一副年羹尧的盔甲仓皇逃出京城,一路跋山涉水前往岳钟举的老家山西,可到了山西才发现正在闹饥荒,岳钟举又不得不逃往丈母娘的老家甘肃。

到了甘肃后,岳钟举把年忠的名字改为连忠,两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继续逃跑,直到乾隆元年才选择在金塔繁衍生息,如今这里已经成了一个乡,后人也已经传到了第九代,村里有三十户人家,全部都是年忠的后代。
而且史料也曾记载,年羹尧的小儿子被他的教书先生带到了甘肃武威一带,还带走了年羹尧一副铠甲。当时为了避难,这位教书先生把“年”姓改为“连”姓。还有史料记载,年羹尧后裔在江都县一带,但“年”姓改为“生”姓,据说“生”是“年”的倒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