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东方之星轮,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
沉船事件发生后,交通运输部门、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公安干警、沿江省市等调集动员了大批专业搜救人员、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以及沿江地区群众,采取空中巡航、水面搜救、水下搜救、进舱搜救和全流域搜救相结合的方式,在事发地及下游水域开展全方位、立体式、拉网式搜寻。
截至2015年6月13日,经有关各方反复核实、逐一确认,“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全部遇难者遗体均已找到,自此搜救工作结束。
乘客信息:据旅游部门数据,沉没江底的东方之星豪华游轮上,各省人员分布情况为:上海97人,江苏204人,浙江11人,天津43人,山东23人,福建19人,安徽8人。另有船员47人,导游5人。名单上看年龄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2012年出生。出生年龄大面积集中在1940、50,六七十岁的乘客居多。
伤员情况:据监利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邓志波介绍,目前搜救到的生还人员中,有3人入住监利人民医院。江赓(37岁),无大碍。谭健(42岁)左肩关节脱位、左膝关节开放性损伤。程林(50岁)左脚撕裂性损伤,左脚跟腱断裂。可能是逃生过程中撞上硬物所致。
东方之星游轮乘客名单,东方之星游轮沉没原因和最新进展情况(2)

专家解释东方之星沉船事故四大疑问
疑问一:长江荆江航段的地质水文条件是否与此次事件有关?
邓乾焕表示,荆江航段位于长江中游,该段水道在枯水期通航条件的确较差,但目前处于中水期,通航条件较好。根据6月1日发布的有关数据,该航道航行尺度为6米、航宽150米,而“东方之星”轮吃水深度2.5米左右,正常通航并无问题。此外,该航段为沙质河床,无礁石等碍航物。
疑问二:事发当晚,荆州市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船长为何不选择抛锚停航?
拥有17年内河船长资历的何伟说,从气象角度讲,影响船舶航行的最大因素是风,其次是雾霾,暴雨对船舶操作性和能见度的影响较小,对船舶航行安全影响较低。在遇到恶劣天气时,船长一般根据个人经验决定是否抛锚停航。
疑问三:船长和轮机长为何没有报警求救?
何伟表示,报警和紧急施救是船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当遭遇龙卷风这种极端恶劣天气时,船舶会迅速倾斜,导致人员无法站立、设备发生位移、机舱进水失电,这些都对报警造成极大障碍,在一两分钟内几乎不可能及时报警。
疑问四:“东方之星”轮经过改造,是否是此次事件的原因之一?
钟守道认为,船舶改造一定会经过有关部门的检验,这些检验相当严格。“东方之星”轮改造检验合格,说明改造对船舶安全性并未产生影响。关于“东方之星”轮的抗风等级,他介绍,内河船舶抗风等级分为内河A级、B级、C级,“东方之星”轮按照内河B级设计建造,也符合相关规定。
东方之星游轮乘客名单,东方之星游轮沉没原因和最新进展情况(2)

聚焦东方之星游轮最新进展 见证搜救过程
“东方之星”满目疮痍。船舱过道里到处散落着浸湿的床单棉被,屋顶的天花板完全破损。客舱内的木制高低床架东倒西歪。残存的积水沿着缝隙不断滴落,地上随处可见拖鞋、水壶等杂物,不少房间的柜子里还整齐摆放着来不及穿上的救生衣。
在搜救现场,武警、消防、解放军官兵们冒着船舱内难耐的闷热,协同配合开展搜救。所有搜救人员都“全副武装”,身着连体白色防化服、胶皮靴、胶皮手套、头盔和双层口罩。
每当发现新的遇难者遗体,都先由防疫人员对遗体喷洒消毒药水。然后消防战士用电锯和液压钳移除遗体搬运的障碍,再将遗体装入双层黄色转运袋,按照6人一组抬担架的方式搬运遗体。这一过程每个细节、每个动作大家都小心翼翼,力求不因转运造成任何遗体再受损伤。
现场一位部队防疫消毒员告诉记者,他们从5日22点左右进入船舱内,一直连续工作到6日19点,身负几十斤重的消毒设备,为遇难者遗体和搜救人员防疫消毒。
东方之星游轮乘客名单,东方之星游轮沉没原因和最新进展情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