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透露,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争取后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5年后,再渐进式实施,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年内有望完成方案制定。
尹蔚民称,人口老龄化使养老保险基金未来收支平衡面临巨大压力。我国从2013年开始,16岁到59岁劳动年龄人口已经开始下降,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14.9%,是3个人养1个人。而延迟退休政策可以一举数得,但还需要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养老金缺口有多大,会不会出现收不抵支或账面亏空?尹蔚民昨天表示,目前养老保险都收大于支,但未来面临巨大压力,因此要加大扩面征缴力度,目前符合条件的还有近2亿的人没有参保。
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徐趋、渐进到位”,每年只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的补缴规定
社部2015年工资调整方案 退休待遇将产生哪些变化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谈及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时表示,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等三个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已经发到各单位。
其二,改变了待遇确定机制,即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原来的计发办法参照两个因素,一个是以退休前一个月的工资作为计发基数;另一个是按工作年限分档,如10年以下、20年、30年、35年。在同一个十年段内是无区别的,如21年和29年、31年和34年没有区别。改革后,这个机制变为按照缴费年限和缴费的工资来计算,体现了一个导向——缴费越长待遇越高、缴费水平越高待遇越高。
改革后待遇水平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胡晓义表示,每个人要按照文件规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计算。从政策设计上看,改革的原则是“增量改革”,即通过增量进行结构的调整和机制的转换;而不是做减法,即待遇降低以后再改革。对绝大多数人来讲,如果不是极特殊情况,待遇水平都会有所增加,至少是不降低;在职的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以后,现时收入也不会减少。
胡晓义强调,政策设计提示参保者,今后应积极缴费、如实缴费。目前在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实际运行中,有一些企业和个人认为,当期缴费会导致现实的收益少了,即期的收入少了,所以千方百计规避缴费或者降低缴费基数。实际上,这是对参保者个人长期和未来利益的损害。“大家要明确这一点,如实、及时的缴费,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好保障。”
此外,已退休的“老人”仍将按照原办法发养老金,同时执行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办法。胡晓义解释说,这意味着“老人”的待遇不变,原来发多少钱还发多少钱,将来养老金调整的时候,还会跟着调整。但发放主体有了变化,过去由单位直接发放,今后将按照国家规定由改革后形成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退休规定最新消息: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昨天介绍了“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尹蔚民表示,目前世界上所有国家的退休年龄,除了非洲的一些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是在65岁、67岁,而且都是渐进式延迟的。我国现在是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改革政策,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
而这一方案早在在今年三月举行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尹蔚民就有所提及。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提出了三点:
第一,我们会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的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
第二,肯定是“小步徐趋、渐进到位”。就是说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达到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
第三,会有一个社会预告。就是先把这项方案公布出去,但方案的实施时间至少要在5年以后,给大家一个心理的预期。比如现在公布了这个方案,5年以后才可以实施。比如我是55岁退休,5年以后实施也就是55岁零两个月退休,明年的人可能就是55岁零6个月退休,就是这样一个心理预期,渐进式的。
同时他也表示,要到2017年才能正式推出延迟退休具体方案。“延迟退休将是制定渐进性退休年龄的办法,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这个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这个方案的时间表,希望今年制定,明年报经中央同意,向社会征求意见,应该是在后年正式推出具体方案,实施还得在很长时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