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从手冢治虫开始,日本历代的动画艺术家普遍对生活比较关注,这是传统。在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副院长曹小卉看来,日本跟中国不同,它是一个岛国,人口多,技术、经济实力很强,野心大,但没有太广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在这个国家里一直存在一种忧患意识,不管是手冢治虫、宫崎骏还是大友克洋,普遍反映了日本一种非常纠结矛盾的心态,即一个巨大的发展野心与狭小的发展空间之间的矛盾。
日本动画创作,早年其实跟中国差不多,也是拍摄一些民族题材,比如日本曾拍过中国的《白蛇传》、《西游记》,还有以日本传说为主题的“桃太郎”、在中国较有影响的《龙子太郎》等,中国正式引进的第一部日本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就是《龙子太郎》。但是到70年代以后,日本开始迅速崛起,那时手冢发现一个问题,他做的那些少年少女的冒险情感故事不太受欢迎,于是有了日本第一部多集TV动画《铁臂阿童木》。日本几乎每隔十几年就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动画家“出头”,按照中国的说法叫领军人物,像20年代出生的手冢,40年代出生的宫崎骏,50年代的大友克洋,之后的今敏,以及70年代出生的新海诚。一代一代传下来,日本的动画创作者对科技、社会发展、以及对自然的攫取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始终密切关注。